您现在的位置:思政金课建设专题网>>建设动态

建设动态

姜秉熙:树牢“四个意识”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上好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

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,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,不断加强新时代高校“形势与政策”课建设,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探索我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方向路径,着力推动形势与政策课“金课”建设。

围绕形势与政策“金课”建设的课堂创新与发展前景,学生记者采访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三支部书记姜秉熙老师。姜秉熙老师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,作为思政“金课”建设项目负责人,她的形势与政策课深受南林学子喜爱。

姜秉熙老师与学生记者深入交流


学:请您谈一谈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意义。

姜:就现实状况而言思政课发展前景十分光明,这与国际国内大环境不断变化有着密切联系,世界范围内意识形态领域矛盾斗争愈演愈烈,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、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,必须加强对学生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引导。思政课不仅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课程,更承担着意识形态主动引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作用,肩负着提高学生政治素质和公民素养的责任和使命。因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。

姜老师的课堂教学

学:当前的形势与政策课存在哪些不足?您在金课“建设”过程中将如何呈现形势与政策课的特色课堂? 

姜:形势与政策课改革存在其必要性和紧迫性,传统的形势与政策课堂一方面由于授课内容固定,趣味性有待提高,另一方面教师大课堂授课无法兼顾所有学生,互动性不强。因此,形势与政策课在“金课”建设上必须在呈现方式、互动方式、授课方式上下功夫。形势与政策课在课堂创新上具有一定优势,每学期授课重点都有变化,授课内容紧贴时事,老师运用案例教学和讨论互动使形势与政策课堂更加丰富。通过案例教学,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,达到传授专业知识的目的,例如以特朗普家族为线索,阐述近代阶级矛盾、当前美国政坛的发展变化状况,引导学生思考中美关系及未来美国大选结果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等等。在疫情期间,利用线上教学、多媒体等手段,灵活授课,同时,设置讨论课堂,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协作能力,发散学生思维,增强课堂互动性。

姜老师录制实践教学的视频片段

学:如何看待思政课改革进程中任课老师的责任和作用?

姜:人民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要有师德,在其位忠其事,教书育人要不忘初心。思政课教师的课堂责任十分重大,知识点可以用考核去考,但是思政课考试的目的不在于掌握知识点,其真正目的在于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主流价值观。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,而是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、品行、品味的“大先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