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思政金课建设专题网>>建设动态

建设动态

思政公开课|让信仰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田

“信仰是什么?到底什么是信仰?人为什么要有信仰?”11月13日,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“金课”建设工程负责人,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虞卓老师以信仰为主题,与同学们就“理想信念”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交流,为同学和老师们奉献了一堂生动、幽默而富有深度的思政课。

作为一名资深的思政课教师,虞老师深谙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方法与理念,通过学生提问、课下调研、课堂点评解惑的形式,让思政课由传统的“老师独奏”变为“师生大合唱”,听过他课的学生最深的感受是:“原来思政课也可以这么生动”。

虞卓老师的思政课堂

“红树林思政小菜单”,老师发榜、学生打榜

上课伊始,虞老师首先邀请同学们进入“南林红树林小菜单”QQ群,虞老师解释说,“红树林”既彰显南林“树木树人”的校训,又贴合思政教育培养“又红又专”人才的理念,而“思政小菜单”则体现思政课教学内容、形式、种类之丰富,犹如“菜单”般可供同学们选择。QQ群主要功能在于为同学与老师搭建思想交流的平台,同学们可将有关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书籍与视频在群内发布,提出思想上的困惑与疑问请求老师解答。届时QQ群将以“老师发榜、学生打榜”的形式,在学生中征求社会实践方案,虞老师将会带领“中榜”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研。

“红树林思政小菜单”QQ群搭建思想交流的平台


教师学生双主体,课堂活泼又有趣

“知识分子的信仰会被金钱腐蚀吗?”谈到信仰时,李让同学针对前段时间网络上关于钟南山院士财产甚嚣尘上的讨论,首先表达了自己的困惑。虞老师引用易中天教授“知识分子就活该穷吗?”这句话,回应了李让的困惑,精彩的论证也赢得同学们阵阵掌声。

随后,湛韬与方天悦同学展示了她们关于信仰问题在线上、线下开展调研的情况。湛韬同学以线下调研方式,采访了周围同学们对于信仰的看法。“我想一想”、“不知道”、“赚钱、物质生活更加丰富”这是很多同学关于信仰之问的回答。而方天悦则通过微博、B站、知乎、小红书等网络平台针对大学生群体展开了信仰调查,多数网友的回答与湛韬同学的调研结果几乎一致。

李让同学向虞老师提问

针对信仰问题,虞老师进行了课堂提问,发现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同学为数不多。“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同学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?”虞老师震耳发聩的信仰之问让同学们陷入深思。虞老师总结道,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,从建党之初的五十余人到如今八千九百万党员、用小米加步枪战胜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、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,到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抗击新冠疫情斗争的伟大胜利,这些依靠的都是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坚定信仰。他殷切地希望同学们能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。

方天悦同学汇报网络调研情况

湛韬同学汇报线下调研情况


经历化案例,见识化知识

迪拜阿布扎比清真寺、老挝大皇宫、耶鲁撒冷哭墙.........虞老师将自己游历过的地方一一在课堂上呈现,犹太教徒双手趴在在地面温度60余度的哭墙上向主倾诉他们罪恶、佛教教徒虔诚地围着大皇宫赤脚行走、清真教徒千里而来朝圣阿布扎比清真寺...... 虞老师用这些亲历过的情景告诉同学们信仰的力量。虞老师用亲身经历化为生动鲜活的课堂案例,既改变传统思政课堂“填鸭式”的知识传授,也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,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。

校领导王培君、缪子梅与同学们一道聆听了这样一堂生动的思政课。课后,两位校领导与虞卓老师亲切交谈,对课程内容设置、教学方法等给予充分肯定。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成员、教研室主任及部分老师随堂听课。

校领导王培君、缪子梅及学院部分老师随堂听课